开封陷落之谜,李自成掘黄河之真相揭秘

开封,古称鸣条,拥有超过四千年的建城和建都历史,这座城市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,从夏桀的逃亡之地到春秋时期的启封,再到因避讳而改名为开封,它曾是战国魏国的都城大梁,以及五代的后梁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,辽、北宋和金朝的首都,被誉为八朝古都的开封,却在明末的一场农民战争中因一场大水而遭受了巨大的灾难。

小时候,我对古代战争中的攻城战感到好奇。《孙子兵法》中提到攻城是下策,因为即使成功也会损失惨重,但随着年龄增长,我逐渐理解在农耕社会中,城市作为战略物资的集散地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在冷兵器到热兵器的战争中,攻城是扩大势力的关键手段。

明末的农民军中,李自成、张献忠、罗汝才(曹操)是三股强大势力,农民军的行动特点是流动,虽然号称百万,但真正能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员有限,关于开封被水淹的真相,许多人认为与李自成有关,但实际上他可能并没有这样的动机,开封的富庶超过其他地方,他迫切需要钱粮来养兵,决不会轻易毁掉开封,这场大水或许真的如诗中所说,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。

在李自成三攻开封之时,朝廷救援军队因畏惧李自成的势力而不敢前进,城内有人提出决黄河淹李自成农民军的计策,并得到了巡按严云京和河南巡抚高名衡的批准,当天降暴雨,伴以狂风,黄河水借着雨势、风势倒灌而来,开封城被淹,城内一片泽国,明朝将决黄河的罪名安在李自成身上是为了推卸责任并渲染其凶残,但实际上,吴梅村的诗中已经透露了这场大水是开封官府自己决策的结果。

开封的毁灭是一场悲剧,其中真相和历史背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究,通过对历史的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,这些历史遗产也提醒我们珍视文化、珍视和平、珍视每一个文明的瑰宝,开封这座古都的故事将继续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,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,图片中的开封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她的辉煌与悲剧,让我们在欣赏图片的同时,更加感慨历史的沧桑与厚重。